江南水患、黃河枯竭,在古代被人們視為天降災禍于人間,附于其神的力量,為其穿上神秘的面紗。然而,隨著人們對科學的探索,人們漸漸了解了其力量的來源,對其有了數字化的分析,最終人們認識到這只是氣象環境變化所產生的現象。由于人們便開始對此現象加于利用,最開始主要是依據氣象的變化來規劃生活起居與農作,后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,掌握氣象的變幻便成為了事態的發展必要手段,在此我們不得不提與我們生活越來越密切的電力。
在電力方面,為了提高電力的供應質量,電力部門需要時刻了解線路所涉及的環境氣象變化,以應對各種氣象變化所帶來的惡劣影響,因為無論是陰雨綿綿,還是夏季強烈太陽的暴曬,甚至是暴風雨、強降雪、冰凍氣候都有可能引發電力線路發生短路、斷線、閃絡、跳閘及金具損壞等電力事故發生。
由于吉林省大部分地區氣溫在零度左右徘徊,并將伴有降雪天氣。為在元宵節日期間確保電網安全運行,提供可靠的供電服務,吉林電力公司便展開了保電工作,與氣象部門采取聯動,對氣象進行預警工作,以便對輸電線路覆雪、覆冰等情況提前做好預防措施。然而,輸電線路架設于野外,覆蓋面積廣,所處環境錯綜復雜,受局部性氣象變化的影響十分突出。若要更詳細的掌握氣象數據的變化,需要更精準的定位與探測,為實現這一需求,協助電力部門合理地對輸電線路進行管理,特力康則通過多年研究,研發了一款輸電線路微氣象監測系統。
輸電線路微氣象系統可依據需求安裝于特定環境,為電力部門大量獲取了線路走廊的局部氣象數據,使監控人員對數據分析判斷出線路可以存在的安全隱患,以便及時做好預防、搶救措施,從而提高輸電線路的管理能力,提升電力的供電質量,使人們能夠享受到更優秀的電力服務。
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
【大家風范編輯上傳】